切换至 "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
图/表 详细信息
  • 不同入路单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效果对比:倾向性评分匹配研究
    苏永超, 黎振龙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 2025, 12 (03): 130-135.
    摘要 ( 8 ) HTML ( 5 ) PDF ( 2947 ) ( 1 )
    目的

    对比分析经不同入路行单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疗效的安全性及优势。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9月期间因胸腺瘤在三亚中心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胸心外科行单孔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的患者192例。按照手术不同入路方式分为经侧胸入路组(LASP)和经剑突下入路组(SASP),其中肋间组65例,剑突下组127例。对两组基线资料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匹配分析,最终筛选出106例患者,每组各53例。对比分析SASP和LASP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计量、中转开胸例数、术后引流量、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不同时间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指标。

    结果

    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106例患者匹配成功。两组患者各类基线资料经过匹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SP组手术时间少于SASP组[(103.453±25.992)min比(114.509±25.14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60(45~90)mL比55(45~65)mL]、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5(5~6)比5(4~5)]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拔管后疼痛VAS评分[4(3~5)比4(3~4)]、术后1周疼痛VAS评分[2(1~3)比1(0~2)]、术后1周需要镇痛药物各项数据SASP组均优于LALP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引流量、引流管置管时间、拔管后需要镇痛药物等数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侧胸与剑突下入路行胸腺扩大切除均安全有效,剑突下入路手术耗时更长,但具有术后疼痛轻的优点。

项目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 倾向性评分匹配后
肋间组 剑突组 t/χ2/Z P 肋间组 剑突组 t/χ2/Z P
性别(例)     0.589 0.443     1.852 0.174
34 59     31 24    
31 68 22 29
年龄(岁,例)     11.997 0.002     0.377 0.828
<45 35 36     27 25    
45~65 22 67 20 23
>65 8 24 6 5
BMI(kg/m2±s 24.291±1.272 24.034±2.088 0.909 0.365 24.098±1.353 24.043±1.010 0.236 0.814
吸烟(例)     0.833 0.362     0.348 0.556
29 48     24 21    
36 79 29 32
FEV1(L,±s 2.519±0.398 2.283±0.497 3.565 0.000 2.485±0.373 2.566±0.482 0.968 0.335
瘤体直径(cm,例)     13.858 0.006     6.823 0.074
≤1 5 24     3 10    
≤2 37 44   31 20  
≤3 21 42   17 19  
≤4 2 11   2 4  
≤5 0 7   0 0  
外侵(例)     1.675 0.169§     0.000 1.000§
1 9     1 1    
64 118 52 52
胸腔粘连(例)     0.136 0.712     0.000 1.000
7 16     5 5    
58 111 48 48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本文的其它图/表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